您当前的位置:pg电子麻将胡了-c7娱乐麻将胡了 > 湘中人物 > 历史名人
下载新娄底app
杨源浚,字伯笙,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安集乡连溪下连村(今同心村6组),即省级风景区波月洞大义岭(太一山)南麓杨家院子,与同县陈天华、陈润霖(字夙荒)被称为“新化三杰”。
1898年新化实学堂(今新化一中前身)创办,杨源浚与本县优秀学子陈天华、曾鲲化、苏鹏、罗元鲲等50余人,被招收为新化实学堂第一批学生。光绪29年(1903),与同乡陈天华、曾继梧、陈润霖、袁华选等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堂,尤其和曾继梧(凤岗)交往甚密。杨曾带陈天华《猛回头》7千册回新化,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参加兴中会,后转入同盟会,是黄兴领导的核心组织“丈夫团”成员之一。光绪33年7月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工科,光绪34年11月,杨与好友石陶钧(邵阳人)、袁华选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学成回国,受蔡锷将军邀请,前往广西协助整理讲武堂。次年7月(1909年),杨源浚、石陶钧、袁华选抵达广西,蔡锷十分高兴,认为“军界得此数生力军,足为前途贺也”,即委任他们为学员队长、教官、测量局科长等职。杨在广西讲武学堂任学员队长,协助蔡锷训练新军。宣统2年10月调任广西干部学堂科长。次年赴北京,任清廷陆军衙门军制司台垒科科员、陆军工程队副军校。
辛亥武昌起义,杨参与汉阳保卫战,曾任湘军第五师师长。1913年4月11日,北洋政府陆军部授杨源浚为陆军工兵中校。同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反袁“二次革命”宣告失败,与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相继逃亡日本。民国3年(1914)底,蔡锷潜去日本,杨曾与石陶钧、张孝准三人护迎,并又安全护送蔡锷离日返国,促成蔡锷将军及时倡导云南独立反袁,组织“云南起义”,起兵声讨袁世凯称帝。杨随后到云南任湘黔路指挥使,领兵倒袁,战功显赫。1916年袁世凯死,即同滇军入湘参与驱逐张敬尧之役,后供职于湖南省政府。民国12年,任湖南护宪军第七路指挥,率部经新化赴湘西招抚,驻防靖县、绥宁一带。民国14年6月,辞职赴广东任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第六军第5师师长,驻肇庆府新会县待命。9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平定陈炯明叛乱后,驻惠州整编。民国15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任程潜领导的第六军第19师中将师长,经江西、安庆于次年3月迫近南京,旋与第二军各师分三路对南京进行总攻击,不日收复,此役杨功勋卓著。
1927年4月,正值宁汉分裂,第六军军长程潜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深为不满,拒绝去南京,并准备投奔武汉国民政府。蒋则暗调其亲信部队,挥兵直逼下关,然后通知程潜要求入城。程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身潜离南京,乘轮溯江而上,投奔武汉,蒋闻讯即遣杨源浚速追强留,在九江两轮相遇,杨告程以来意,程示义无反顾,杨极表同情,以追赶不及复命。因杨源浚义释程潜,引起蒋极其不满,疑其不忠,故以部队整编为名解除杨的军权,委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闲职。杨即称病离南京寓居上海,民国19年回长沙,合伙与同乡段楚贤(锑矿大王)在锡矿山开采经营锑矿,民国22年4月病逝,享年55岁,安葬于新化塔田(华新瓷厂)。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及程潜等分别送来挽联。蒋虽与杨不和,然挽联亦云:“大地起风云,每听鼓鼙思将帅;南天失耆宿,倍教袍泽动悲哀。”程潜挽联云:“江表岭南留战绩,维山资水护英魂”。
自古杨家出将才,杨将军一生为人正直,忠肝义胆。讨袁功不可没,北伐战绩辉煌,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附录:
一、新化实学堂第一期学生名录
陈天华、曾继仪、曾繁熙、王德辉、游日敏、苏维岳、唐汉三、邹永乾、张树滢、曾时杰、刘楚雄、袁景枢、颜化孚、姜厥成、杨源浚、罗崇夏、邹学伊、苏 鹏、袁华选、蒋筱吟、杨卓新、邹昌言、张侠东、曾昭泽、晏才蔚、袁汇瀛、喻颂椒、康 德、曾鲲化、彭 熙、杨光旭、罗元鲲、晏孝逊、罗元熙、邹北藩、晏忠简、张才谙、曾广畯、吴承璘、谢振鹗、彭芝庭、谭亚藩、高兆奎、曹星元、成价潘、曾广轼、邹永煌、唐吉俊、邹永族、晏才骥、曾香国、刘卓云、吴继晟、罗崇岳、魏定芝、曾广敦,(此名单见民国三十七年《新化县立中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
二、中国同盟会新化籍会员名录
陈天华 曾继梧 周咏曾 邹毓奇 张斗枢 周叔川 陈廷柱 曾广轼
伍任钧 高 霁 谭人凤 谭一鸿 谭二式 方鼎英 邹代藩 邹永成
曾 杰 苏 鹏 袁华植 袁华选 曾鲲化 杨源浚 周来苏 戴石屏
谢介僧 高 霖 曾继焘 曾继略 邹代烈 刘 鑫 彭作楷 刘华式
童 俊 唐声太 廖楚焘 邹序彬 唐义彬
(摘自《新化县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4月版)
三、曾继梧书《杨源浚先生画像赞》
将门种子,莘野一农,历患难贫贱富贵,行其素不离其宗。
柔和似先生之柳,刚健类后凋之松。是殆鸡群之鹤,人中之龙。自幼而壮而老,数十年莫逆,时相过从。辛亥之役,海内惊烽。运筹借箸,兵甲在胸。尽君之瘁,补予之蠢。刚柔相济,同寅协恭。予怀鱼水,君忽龙钟。沪滨问疾,湘鄂重逢。强相言笑,予怀戚戚其无悰。后生先死,哀此鞠凶。顾瞻遗像,彷接音容。
后有千秋,请视管彤。(通讯员/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