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pg电子麻将胡了-c7娱乐麻将胡了 > 湘中人物 > 历史名人

娄底无名老太,毛泽东称她“国之贤母”-pg电子麻将胡了

2017-05-12 16:39 李立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1

2

清明时节,不少娄底市民手持鲜花来到市区的珠山公园,他们所缅怀和纪念的,并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刘姓老太太——其墓碑上“国之贤母”的碑文和“毛泽东敬祝”的落款更是格外醒目。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每逢清明和母亲节,不少人都会自发来此祭拜。

毛泽东对这位老太太的赞誉和评价为何如此之高?这位被娄底市民缅怀的老太太到底是何许人?

有见识的“桂二妹子”

今年80岁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前副台长谢凤阳是娄底人,幼年时,他便对这位“国之贤母”印象颇深。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刘老太太一直在老家开着一间杂货铺,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去买东西。刘老太太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贤良老人。”

今年年初,在党史部门的帮助下,一直留心搜集相关史料的谢凤阳与冯健、郭锦辉、姜卓亮合著出版了《国之贤母——开国少将姜齐贤母亲刘太夫人传略》。

谢凤阳告诉记者,被毛泽东评价为“国之贤母”的这位老太太,正是他的同乡——开国少将姜齐贤的母亲,“封建社会普遍重男轻女,家里生了女孩一般都不起名字,在娘家时,父母叫她‘桂二妹子’”。

“桂二妹子”在嫁给船民姜锦春之后,成了“姜母”,姜母先后生育6男1女,7个孩子,姜齐贤最小。婚后,姜母勤俭持家,靠打豆腐、卖南货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姜母常常教育后人,对穷人要有仁爱之心。姜母的孙子——现年85岁的姜渭澄回忆起奶奶时说:“奶奶从不嫌贫爱富,我们常常见到她把拖儿带女讨饭的人请进家里,用油煎两个鸡蛋炒饭给他们吃。”姜母也很严厉,家里任何人都不允许打牌、赌博。“如果有谁胆敢破例,奶奶就罚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悔过认错。”

谢凤阳告诉记者,虽然姜母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但她深明大义,不管家里如何困难,只要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分男女,都会送到就近的私塾或学堂读书。

姜齐贤是家中幼子,天资聪颖,“姜母送姜齐贤读了几年传统私塾后,又送他进入‘新学’就读,之后送他到长沙深造,并要求他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谢凤阳说,姜母作为一个年近半百且没有文化的妇女,能有这样的见识和眼光,不得不令人称奇。

姜齐贤正因为当时打下的英语基础,后来才能够转入纯英语授课的湘雅医院护士学校攻读,进而在部队里当上军医,乃至后来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长。

毛泽东朱德为她祝寿

1931年9月,姜齐贤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因为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的封锁,姜齐贤一直无法与家人联系上。

“虽然她心里思念,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反过来经常安慰丈夫和姜齐贤的妻子李紫生。”谢凤阳说,一直等到姜母娘家一个在外当兵的堂弟回家后带来消息,家人才得知姜齐贤的下落。

谢凤阳告诉记者,一直到1938年4月,姜齐贤以八路军卫生部部长身份出席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的军队卫生工作会议,才首度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亲笔写了一封家信。这时,姜齐贤与母亲及家人已经联系中断近9年”。

1938年7月底,姜母即将迎来70大寿。身在延安的姜齐贤无法回家为母祝寿,深感内疚。一天,姜齐贤与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一起时,倾吐了这件心事。

毛泽东非常尊敬这位饱经风霜的革命母亲,便叫身边工作人员找来一块红绸布,托林伯渠代笔,在这块红绸上写了“国之贤母”四个大字,然后自己亲笔在红绸右上方写道:“姜母刘太夫人七十寿辰志庆”,在左下方署名:“毛泽东敬祝”。朱德也即兴挥毫,在另一块绸布上题了一首祝寿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孟母贤劳说断机,哲嗣医疗称妙手,楼兰未斩尚戍衣。”

1938年8月23日,是姜母70岁大寿的日子,此前一天,姜家收到了来自延安的包裹。打开一看,内有盖着个人红色印鉴的毛泽东、朱德的两帧照片,还有两幅大红缎子寿幛:一副是毛泽东亲笔题名的“国之贤母”,一副则是朱德手书的祝寿诗。如今,这两幅寿幛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而毛泽东和朱德赠送的个人照片,则由姜家的一位曾孙保存。

二十年母子才见一面

虽然与“满崽”姜齐贤终于取得了联系,但戎马倥偬的姜齐贤只能以书信与母亲来往。

谢凤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那段时间里,姜母与姜齐贤的书信里始终高扬着抗日救国的主旋律,“姜齐贤的女儿姜平曾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记叙过:‘有一次,姜齐贤在同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同志讨论工作的时候,顺便提起过母亲的来信,母亲在信中殷殷鼓励他努力工作,为民族解放竭尽全力,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谢凤阳说,在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因为姜齐贤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更因为毛泽东和朱德亲自贺寿,所以姜母也成为被盯梢、诬陷、骚扰的“重点对象”。但姜母毫不畏惧,甚至在80高龄时与当时的国民党湘乡县负责人张道藩当面对峙,并设法营救了朱海泉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1949年10月底,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1个月之际,因长期积劳成疾,82岁的姜母病倒了。

临终前,姜母最后的心愿是盼望“满崽”姜齐贤能回来见上一面——上一次见到“满崽”,还是1929年,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

但彼时的新中国,国事千头万绪,卫生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接到家人的来电,姜齐贤只能强忍思母之痛回电:“悚闻母亲病重,本应回家尽孝,只因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公务繁忙、难以如愿。万一慈母去世,请两位兄长为主收埋。”

1949年10月28日,姜母去世。11月3日,时任卫生部主要领导的贺诚、傅连璋获悉姜齐贤的母亲病逝后,联名呈报毛泽东。看到请示报告后,毛泽东亲笔批示:准假十天,并致哀悼。

这样,姜齐贤才匆匆赶回家乡,送了母亲最后一程。谢凤阳告诉记者,当年12岁的他就是在姜母的葬礼上见到的姜齐贤。

3

“贤母”家风代代传

“叔叔第二次回来是1959年奉毛主席的命令,回乡搞调查。”姜渭澄回忆,姜齐贤邀请在娄底的家人简单地小聚了一番,并交代亲戚们不要打着他的名号给政府提要求,不能给地方上添任何麻烦。

当时,当地的镇干部没经过姜齐贤同意,就主动送来了猪肉和鱼。姜齐贤回到北京后不久,镇干部就来通知姜渭澄去领钱。原来,姜齐贤一回到北京,就把猪肉和鱼的钱自己掏腰包寄给了镇政府。

“镇政府的领导说,这笔钱公家已经报销了,你们快把它领回去。”姜渭澄说,“叔叔告诫我们不能给政府添麻烦,这钱我们坚决没去领。”

谢凤阳说,虽然身居领导岗位,但姜齐贤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本色。“他家中的家具陈设都很普通。公家配给他的专车他只用于工作,和老伴外出则坚持挤公交车。”

谢凤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姜齐贤对子女亲切慈祥,关爱备至,但管教严格。

姜齐贤的女儿姜平在《回忆父亲二三事》中曾记叙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有一天,哥哥姜钧寰从莫斯科回北京,家里用汽车去接。父亲姜齐贤发现后,把家人及秘书都叫到一起,满面严肃地说:‘这样不好!车子是组织给我工作需要用的,不能为孩子派用。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不少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知足就不好了……’”

姜平回忆,父亲经常告诫子女,革命干部子女不应当脱离群众,不应当显得特殊,不要有优越感。

在谢凤阳看来,“国之贤母”姜母,与另一位被毛泽东誉为“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葛健豪可谓是娄底“贤母”的“双璧”。“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我国历史上就有‘四大贤母’,我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把‘国之贤母’姜母所代表的贤母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精彩推荐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