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pg电子麻将胡了-c7娱乐麻将胡了 > 文坛艺苑 > 梅山文化
下载新娄底app
人文纪录片《我家在娄底》第二集《古道》近期热播,为我们描绘了一片古老而隐幽的梅山密境。《古道》通过湘中境内的古航道、古商埠、古码头、古茶道、古遗存等,揭开一层层历史面纱,彷佛让我沿着“古道”溯回到时光深处,这也让我想起在梅山大地的岁月步履和美好景致。
片中的龙潭桥位于梅山大峡谷,是我最熟悉的茶马古道,是上梅山新化、中梅山涟源、下梅山安化的枢纽之地,也是我认识梅山的第一个窗口。2019年我从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毕业回到新化,三年间我和方八另老师走访和调研了以龙潭桥为首的数十座风雨桥、数百座茶亭,沿着雪峰山崇山峻岭间的石道和山地平原间的官道来回奔走,试图描绘出梅山人迁徙和活动的路线,这一切风尘或许只为重新寻找出梅山人最早的源头——蚩尤部落聚集安居的桃花源。
作为一名90后返乡制茶师,我想起曾祖父从洋溪驾着毛板船将茶叶与玉兰片运出梅山的往事。梅山的茶叶在各个码头与关卡担运往来汇于资水,老船工带着茶叶唱着古老的《资水滩歌》去往开埠的汉口,《资水滩歌》中有许多茶与古道的吟唱,浪漫艰辛又深邃迷隐:“学堂岩上来观看,十里茶亭乱丝滩。山西来了买茶官,乔溪开起卖茶行。八卦滩上占一卦,只闻坪茶又喷香。”
古道链接这新与旧的世界,创造出娄底人辉煌灿烂的近代史。马关条约开放的长江港口成为梅山人的新世界,他们将茶叶等山货带出积攒财富、营建宗庙祠堂和他们的宅院,送儿女去东洋和英美留学,最早的新式教育启蒙孕育了梅山大地的巨变,他们回来进行乡村建设,著书立作,创办学社,新化成为了同盟会之乡。梅山的第一次巨变自熙宁五年归于王化设县建城,雪峰山东麓古老的瑶人和汉人自此融汇千年,第二次巨变便是清末民初,梅山水陆大通道的打通,教会与知识分子的进入,梅山人走出去迎接新世界,乡野蛮子成为湘军巨子、民主革命家,敢为天下先。
《古道》通过船工的水路歌和毛板船号子给我们描绘了一条跨越山川风雨与百年历史的河流,它滋养着土地,孕育了古镇和码头,通过作家袁伟杰的笔触汇聚在人们宁静清澈的心灵深处,通过作家方八另老师隐逸林泉寻找茶马古道和品鉴大熊山古树红茶的故事,表达出古道之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过去商旅不绝,朱紫贵、陈天华等茶叶家族通过茶叶运输贸易积攒财富行善乡邻和投身革命,现在茶人作家方八另通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史创作茶人故事助力家乡茶叶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
“古道”或许已逐渐被时代的浪潮淹没,但是从水路歌的弹唱和毛板船号子的吆喝里,从画家的水墨重现和作家的调查走访里,从一代代人坚守与传承里,我们又找回了娄底地区原生语言的音乐之美与民俗之美,又领略到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去与精彩现在,又感受到了古道之上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古道》勾勒了百年乡愁,刻画了山乡巨变。古道之上, 船桨吱嘎响,便利商旅;古道之上,烟火人家,芳草碧连天;古道之上,悠悠茶马声,留香后世。
(作者刘修鹏,制茶师,出生于1995年,湖南新化洋溪人,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现在湖南新化大熊山制作古树红茶和百年老枞,2022年全国农业行业茶叶加工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2021年娄底市制茶大赛冠军,被授予“娄底工匠”“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新化红茶产业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谭洲伟